受訪者|廖國盟|忠孝院區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
撰文者|林勻熙 整理
文章來源:良醫健康網 https://reurl.cc/L4AEzK
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,台灣約有超過200萬人口罹患糖尿病,在治療方面許多人認為只要控制血糖即可,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廖國盟表示,美國糖尿病學會(ADA)與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(EASD)2023最新治療共識顯示,糖尿病治療指引正式邁向「去階層化」時代,全方位評估器官保護、血糖與體重控制才是治療關鍵。
肥胖是罹患糖尿病的一大危險因子。禾馨民權內科診所體重照護暨新陳代謝科主任黃峻偉指出,過去有研究顯示,以糖尿病盛行率5%來看,白人、黑人、東亞、南亞人的BMI危險指標如下:
種族 | BMI危險指標 |
白人 | BMI 30 |
黑人 | BMI 26~27 |
東亞人 | BMI 24 |
南亞人 | BMI 22 |
罹患糖尿病其他危險因子,包括高血壓、高血脂、多囊性卵巢症候群、黑色棘皮症、較少運動、體重過重及妊娠糖尿病。
若是糖尿病高風險群,可以前往醫療院所自費抽血檢查。針對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則可透過國民健康署所提供每3年1次的成人健康檢查(健檢項目包含身體檢查、血液生化檢查、腎功能檢查及健康諮詢等項目),符合資格者可持健保卡至特約醫療院所接受檢查。
廖國盟醫師表示,根據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(UKPDS),英國23個臨床中心長達20年(1977-1997)追蹤發現,高血糖會帶來許多併發症,每降低1%糖化血色素,可有效降低以下併發症風險,包括:
因此,2009年糖尿病治療指引共識相當重視降血糖,也就是控制血糖及症狀,避免高血糖導致心血管疾病、腎臟病及視網膜病變等諸多併發症。然而,根據統計發現,有高達49%糖尿病患者是死於心血管疾病,僅15%患者死於糖尿病,過於積極控糖反造成低血糖,使死亡率增加,抵銷治療本意,加上發現部分降糖藥物可能帶來嚴重副作用。
廖國盟醫師指出,自2018年糖尿病治療進入器官保護時代,不在侷限於控制血糖或糖化血色素,而是優先評估患者是否已有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、心衰竭、慢性腎臟病,更注意到「糖胖症」帶來的威脅。
所謂的糖胖症是指BMI大於27以上的糖尿病患者。通常,超過7成糖尿病患者有肥胖問題,糖尿病與肥胖皆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,同時有肥胖及糖尿病之患者,其死亡風險增7倍。減重醫師徐光漢表示,糖尿病患者若將體重減少5~7%,可減少胰島素阻抗,增加血糖穩定性,以及減少血糖用藥、死亡率和相關併發症的發生率。
因此,2023糖尿病治療共識進入去階層化時代,治療應兼顧心血管與慢性腎臟病風險、血糖與體重管理,全方位評估器官保護、血糖與體重控制。ADA/EASD糖尿病治療指引變革如下:
治療二型糖尿病藥物GLP-1 RAs(腸泌素)與SGLT2i(SGLT2抑制劑)目前已被證實對於腎臟保護、心血管疾病都有助益,是二型糖尿病患者相關重要的救命藥。多數民眾對於GLP-1的印象為「瘦瘦筆」用以減肥。對此,廖國盟表示,在台灣GLP-1 RAs分為體重管理及二型糖尿病治療兩種適應症的藥物,不宜皆以瘦瘦筆稱之。
廖國盟進一步說明,GLP-1 RAs是一種具有多重轉機的藥物,能穩定血糖、降體重且降低糖尿病患者死亡率,若患者符合55歲以上與兩項風險因子如肥胖、高血壓、吸菸、高血脂與蛋白尿,或已確定的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,建議使用GLP-1 RAs或SGLT2i作為一線治療。
GLP-1 RAs屬於處方用藥,應就醫後依照醫師建議使用,並由醫師協助調整劑量、從低劑量開始、少量多餐、細嚼慢嚥以降低噁心、嘔吐、腹瀉等常見副作用。另外,根據GLP-1 RAs仿單說明,家族性髓質甲狀腺癌或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症候群患者不建議使用。
你7了沒?!
醣類知多少
低血糖的處理方式
牙周病治不好?是血糖在作怪!!!
胰島素「天然的尚好」?醫解真相 肥胖糖尿病患靠這招可減少用藥
糖尿病容易被忽略的併發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