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:王舜禾醫師
本文章案例來自知名編劇葉鳳英臉書分享
「糖尿病可以治癒嗎?」「是不是開始吃糖尿病藥就要吃一輩子?」這是大部分新診斷糖尿病的病人第一個想問的問題。在臨床上,許多病人因為不想面對新發生的高血糖問題,選擇了逃避,覺得不去理會血糖,自己也可以過的很好,就跟平常一樣,這樣子反而可能錯失了介入的黃金時期。在回答這些問題的答案前,我們可以先來看一則網路臉書上所分享的案例:
現在空下來,可以好好說這個故事了,請大家多轉傳,並重視老人家這類問題,別讓這樣的事再度發生。
我母親五十歲左右患糖尿病,控制近三十年都不需打針,只藥物控制即可。一年前遇到一位自稱治癒過多位糖尿病的「中醫」,告訴父母親,西醫的藥得吃到死,只有中醫能治癒,於是,兩老開始了抗爭,不再接受任何治療,跟醫生吵架,要求我們不要再管他們,他們已經找到治療方法了,我們沒輒,拿的藥他也不吃,只好由著他們。
近十個月來,母親體力下降,驟然瘦了十幾公斤,每每關心,她都說她身體變好,舒坦許多,我們憂心,但為了不與之衝突,都忍下來。一個月前,母親體力更差,我們又一次與之激烈溝通,母親堅持,醫生說再兩個月,糖尿病就能治好,因為實在花太多錢,不試試看不甘心。我們無奈,說只做檢查就好,她可以繼續吃中藥,她仍不肯,雖擔心,但因為她太堅持,就作罷!
前二天去台中跟汪導聊到長輩問題,也說了母親的事,汪導提醒我,這兩個月的藥物要格外小心,誰知道他下了什麼藥,萬一怎麼了,老人家年紀到了,突然怎麼也是大有可能,他完全可以免責。當時我還想,謀財害命,不至於吧⋯⋯。星期六,大妹帶母親參加一個喜宴,說母親一吃就吐,到了宴會場竟派父親代表,自己在便利商店吃點小食豆花,也還是強忍不適。
昨日我原本沒打算回家,聞言擔心,午餐後殺回去,愈看愈不對勁,但母親仍堅持不就醫。正好那位所謂的「中醫」打電話來,說母親體虛是因為吃不好的油,母親一向吃我給他的橄欖油,但中醫說不夠好,今天一早,母親又花了二千元買了一瓶回家。
昨晚我們愈想愈不對勁,小女兒打電話去衛生局,留了話,查了那個所謂的「中醫」,結果他根本不是醫生,沒執照,只有中藥材批發零售資格,卻天天替人把脈看診,於是決定掛號,今天包計程車強押她就醫。原本母親還不願意,說一早去看過,「中醫」說之前排毒結束,開始吃補後,她病就能痊癒。我不管,女兒說話沒用,讓孫女請假去遊說,才總算送他進了醫院。
血糖機一驗,爆表測不出來,陳英仁醫生很幫忙,馬上安排了急診住院,抽血檢驗的結果,血糖值1077!整個急診室傻眼,母親才偷偷說,他連吃了一個月黑糖,一天二次,中醫生說別的糖不行吃,黑糖可以!我驚呆,這就是汪導說的「謀殺」吧!叫糖尿病患者天天吃糖,血糖爆表之後,直接昏迷,即便走了,也會當作自然死亡不是?好狠!
文中主要兩大重點是「糖尿病吃了30年的藥」與「密醫說糖尿病可以治癒」。此位密醫利用阿嬤想要治癒糖尿病的心理弱點,欺騙她停止吃藥,轉而使用高價不明且有害的療法,幸好及時發現,否則就真的是「謀財害命」。以下我們就幾點來回答「糖尿病能治癒嗎」?
糖尿病與高血壓這種慢性病,跟「感冒不一樣」,感冒好了就是好了,可以痊癒,但糖尿病就像是「近視眼」,一旦出現後,就會伴隨著病人一輩子,而度數越深,需要帶的鏡片就越厚,就如同糖尿病越嚴重,所需要的藥量就越多,甚至需要使用胰島素。 如果今天大家是面對一位已經近視快三十年的民眾(就如同筆者自己一樣),大家一定不會覺得他的近視眼可以吃一吃藥就能完全好?答案當然是不可能!
糖尿病是有機會「緩解」的!英文的原意是「remission」,是指糖尿病有機會「回復本來不需吃藥的狀態」,在這個狀態下,病人只需要靠飲食及生活型態控制,不需要靠藥物,就可以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6.5 %以下,甚至在正常人血糖的範圍裡(5.6 %)。
新發生的第二型糖尿病病人,尤其是年輕又肥胖的族群,是最有可能透過「減重、運動及飲食控制」來達到糖尿病緩解的狀態的一群人。在過去的一些研究,如減重手術、生活型態調整與極低熱量飲食等研究,都發現在剛發生第二型糖尿病的肥胖病人,因為他們胰島素分泌的能力都還有一定程度的尚存,所以在大幅度的減重後(體重的10%以上),是有機會可以達到緩解狀態,甚至大大地改善生活品質、性功能及減少心血管風險!
因此,新發生的糖尿病是有機會透過減重、飲食及運動來緩解的。但需要注意的是:「緩解」並不是「痊癒」,病人仍然需要透過持續的追蹤、飲食與運動控制,並不表示能從此大魚大肉地生活。而若緩解後生活型態漸趨混亂,糖尿病是有可能會「再發」的。
有多少機會能緩解,取決於胰島β細胞剩餘的能力,所以如果病友們是已經發現高血糖很久了,但卻沒有持續的關注及控制血糖,胰島細胞就會像是「血汗工廠裡的員工一樣」,因為血糖一直很高,所以他們要一直「超時工作」,最後員工太累了,只好離職……所以殘存的胰島β細胞分泌能力可能剩不到原來的一半,甚至更少。
而如果是糖尿病已經十幾二十年了,血糖卻一直都控制不好的病友,此時服用的口服降血糖藥物可能已經三或四種以上,或是已經開始使用多段胰島素,此時殘存的胰島素分泌能力可能不會太高,緩解的機會也因為這樣而大大地降低。
因此,若能越早的介入做生活型態的控制,其緩解機會當然會越大,就算是無法達到緩解狀態,也能夠少吃一些藥。甚至在我們診間的年輕病友,在初診段糖尿病時,因為血糖非常高(糖化血色素大於10),我們會建議先打三個月一天一次的基礎胰島素解除葡萄糖毒性,讓胰臟休息,再配合後續的飲食及運動,之後有相當多病友可以只靠飲食、運動及簡單藥物,就可將血糖維持在非常好甚至回到正常人的範圍!
本案例的阿嬤年齡應該已經80歲左右了,糖尿病30年靠簡單藥物就可以穩定控制,本來若無新的突發狀況,其實照原來習慣的處方繼續使用即可,密醫的不當介入,反而打斷了長期穩定的平衡。另外,在高齡長者也「不建議嘗試大幅度的減重」,因為反而有可能大大增加死亡率、影響生活品質或產生營養不良而致的「肌少症」。
運動、飲食、生活型態及血糖控制,越早介入越好,藥物只是輔助,若糖尿病病友能將生活型態調整至自在、愉快的生活型態,再輔以藥物,或是根本不需要藥物就能將血糖控制的很好,這才是有辦法持續的長久之道。
~糖尿病照護整合中心~關心您
連續性血糖監測系統(CGMS),揪出血糖管理盲點
糖尿病不可怕 可怕的是併發症
糖尿病患是否接種新冠肺炎疫苗?
牙周病!新陳代謝科醫師這樣說
一失足成千古恨:別忽略糖尿病足部照護的重要性
掌握糖尿病治療新趨勢-不只控制血糖,還要保護胰島細胞